考研科普!分清英语一/二、数学一/二/三,专业课学习不用愁!
一、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在考研初试的业务课二中,大部分考生需要参加外国语考试,其中英语是最常见的选择,但也有部分院校提供日语、德语等其他语言选项,具体可选语种需参考各院校官网信息。在英语考试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两种,通常情况下,学术型硕士(学硕)要求考英语(一),专业型硕士(专硕)则要求考英语(二)。不过,近年来一些要求较高的院校,其专硕专业也开始要求考生参加英语(一)的考试。从考试难度上来看,普遍认为英语(一)的难度要高于英语(二)。英语(一)的词汇量要求更大,阅读文章的难度和深度也更高,写作部分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然而,近几年英语(二)的考试难度呈现出逐渐接近英语(一)的趋势,其词汇量和阅读难度都有所增加,写作部分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准备考英语(二)的考生来说,不能仅仅因为其传统意义上的难度较低而放松备考,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较高难度题目。二、数一、数二、数三的区别在考研的业务课三数学考试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一)和数学(三)的考试内容除了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外,还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数学(二)则不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只考查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在难度方面,数学(一)通常被认为是最难的,其考试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深入和复杂,对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要求较高;数学(二)次之,虽然知识点相对较少,但对高等数学部分的考查较为深入,需要考生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数学(三)相对简单一些,但也不容小觑,其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不同院校和专业对数学考试的要求不同,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院校要求来确定具体的考试科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考研时间规划!七大重要时间节点!
4-6月:复习的基础阶段我们在进行第一轮基础学习的同时,要关注目标院校24年考研分数线及录取情况。7-8月:暑假-强化阶段前期这一阶段可能有部分院校会更新招生信息,所以我们在进行第二轮强化复习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各方考研资讯、招生简章,关注全国研究生招生的新信息,目标院校的新通知等。9-10月:强化阶段后期这一阶段是强化的后期,需要把重难点着重解决,同时考试大纲、各院校招生简章也会陆续公布,所以还需关注指定参考教材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招生专业是否有调整,并且参与9月下旬预报名、10月中旬正式报名。11月-考前: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三轮复习,重点在于查漏补缺,并且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技巧,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初试。次年1~2月:复试复习阶段 开始进行复试的复习,根据初试估分结果,提前复试、调剂相关信息;次年3~4月:复试及调剂阶段 各研招单位复试工作陆续进行,提前选择好导师并及时联系,及时关注调剂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次年5~6月:拟录取阶段 及时关注院校录取公示名单,等待录取通知书,成为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