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在东京举行
3月19日,近日,由日本侨界主办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在东京举行。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台湾重回中国版图。主要战胜国当年发表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要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日本也宣布承认《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些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江浩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20年前,在“**”分裂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形势下,为反对和遏制“**”分裂、促进祖国统一,中共中央顺应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呼声,作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大决策,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这部法律并颁布实施,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反分裂国家法》全面贯彻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对震慑“**”分裂和遏制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两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
3月1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
通知指出,要引导和支持本地职业本科学校等设置医养照护与管理职业本科专业,并作为贯通培养专业,鼓励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高职专科专业毕业生报考。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
通知要求,要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紧密对接区域医养结合发展需求,结合人才供需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做好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设置论证和布点规划。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专业帮扶机制,引导医药卫生类相关优势专业和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结对建设,促进共建共享。
通知还提出,各地要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老年医学特色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等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低于50%。除实操课程外,支持学生到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习、实训,在真实环境中提升实操技能,增强就业本领。
3、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
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共18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服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和预警,健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指导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为纠纷处理提供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同时,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加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公民、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二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围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依法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经验和做法;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业务。
三是规制境外调查取证。明确在我国境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法律规定办理;向境外提供证据或者材料的,应当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数据安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法须经主管机关准许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律程序。
四是反制不公平待遇。明确对未给予我国公民、组织国民待遇,或者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外国国家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对我国公民、组织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4、四川青川毛湾里锰矿上新 近十年四川单矿体资源量第一
3月19日,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四川省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锰矿石推断资源量462.8万吨,标志着四川地质找矿再出重要成果。
据了解,四川省青川县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自2023年7月启动,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下属四川省第五地质大队承担。该项目依托产学研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经过多次实地求证后,在ZK3609钻孔中进行验证取得新突破,发现了4个韵律层,圈出5个锰矿(化)体,打破了前人对“石坎式”锰矿体规模较小的认识,证实了寒武系邱家河组地层中不是单层锰矿分布特征,具有多层、多次交互式的特点,解决了困扰川西北锰矿区域研究50余年的困惑和难题,提供了新认识,也更提升了区域找矿空间。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该项目单矿体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位列当前四川单矿区锰矿累计资源量第二、近十年四川单矿体资源量第一。近日,该项目顺利通过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评审结论显示,四川省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锰矿石推断资源量462.8万吨,同时在该普查区与南邻采矿权区之间空白区估算锰矿石推断资源量143.9万吨。这一成果对于降低中国锰矿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截至目前,四川省“十四五”期间新增锰矿资源量816.62万吨。
5、仅需4人部署、优势多多 国内首次利用浮空器助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3月19日,由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制的KX15型号系留气球,在山东泰安一处特高压换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验收消缺现场得到应用,这是国内首次将浮空器应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800千伏东平特高压换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是山东电力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线路工程,作为换流站与山东电网的联络线路,该工程已进入验收消缺的最后关头,存在作业面大、风险点多、人员数量多等情况。以往在此类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通常采用望远镜观测、无人机巡视等方式进行监督,受距离、视角、续航时间等限制,难以全面掌控塔上、塔下复杂的作业情况。浮空器的应用,可以发挥高精度、大范围、长续航的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塔上塔下立体管控体系,解决电力作业现场点多面广、环境复杂、塔上作业管控难等问题。
据了解,KX15型号系留气球体积159立方米,最大载重为75千克,仅需4人便可完成现场部署,具有多项优势。
一是监测精度高,搭载专业级摄像头,具备全方向转动、可见光与红外切换、可见光变焦、红外变倍等功能。以150米的升空高度为例,可以看清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人员,并且可同时监测10个以上作业点位。
二是管控范围大,该型号系留气球最大升空高度为300米,高度100米时覆盖范围便可达到半径36公里,有效解决电力基建过程中多点施工、跨越复杂环境等管控难题。
三是续航时间长,通过系缆部分提供电源和传输信号,设备单次连续驻空时间可超过7天,远超普通无人机续航时长,是空中定点驻留时间最长的作业平台,能够满足电力基建工程长周期施工要求。
据了解,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专注于系留气球的研制和应用,产品最大载重可达1800千克,最大升空高度为5000米,最大覆盖半径为252公里,可满足低空防务、对地观测、气象水文、灾害预警等领域监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