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6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
普京通报了俄方对当前中东局势的看法,表示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非常危险,冲突升级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伊核问题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冲突双方应保障第三国公民安全。目前局势还在快速发展,俄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局势降温作出积极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习近平阐述了中方的原则立场并表示,当前中东局势很危急,再次印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不仅冲突双方将遭受更大损失,地区国家也将深受其害。针对当前事态,我提出四点主张。
第一,推动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武力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只会加剧仇恨和矛盾。冲突当事方尤其是以色列应当尽快停火,防止局势轮番升级,坚决避免战争外溢。
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无论任何时候,军事冲突中保护平民的红线都不能突破,无差别使用武力的行为都不可接受。冲突当事方应严格遵守国际法,坚决避免殃及无辜平民,并为第三国公民撤离提供便利。
第三,开启对话谈判是根本出路。沟通对话是实现持久和平的正确路径。要坚定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大方向不动摇,坚持通过对话谈判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轨道。
第四,国际社会促和努力不可或缺。中东不稳,天下难安。以伊冲突导致中东紧张局势骤然升级,也对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国际社会特别是对冲突当事方有特殊影响的大国要为推动局势降温作出努力,而不是相反。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此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继续同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凝聚合力、主持公道,为恢复中东地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俄政治互信和高水平战略协作,同意保持密切高层交往,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2、《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首发式暨“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交流研讨会在东京举行
6月19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首发式暨“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交流研讨会1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中日与会嘉宾与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收录了习近平主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这部著作的日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版以及最近出版的西班牙文版,有助于国际社会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理论体系、实践要求和世界意义。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东方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征程中铸就的“时代丰碑”,是植根中华大地、闪耀真理光辉的人类正义之道,更是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集大成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世界注入新动能和新机遇,为世界注入开放性和互惠性。
首发式上,中日嘉宾共同为《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日文版新书揭幕,中方向日方赠送了新书。截至目前,该书已经出版的6个外文版,已经发行到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要负责同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日本政要、学界、智库代表,华侨华人代表,媒体120余人参加首发式和研讨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中央编译出版社承办。
3、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亚五国有关部门达成四份合作文件
2025年6月16日—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亚五国有关部门达成共建“一带一路”、中欧(亚)班列、人工智能等四份合作文件。
一是《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深化中欧(亚)班列合作的倡议》。
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数字发展与技术创新部关于共同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吉尔吉斯共和国)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创新和数字技术署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4、中国公证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6月18日至19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两拥护”从业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公证行业党的建设。坚持执业为民,深入推进公证便民利民,拓展创新服务领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坚持守正创新,持续稳妥深化公证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证法律制度。坚持服务监管并重,优化公证机构内部治理,强化质量监管,完善职业保障,建设高素质公证队伍,着力提升行业公信力。坚持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促进公证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公证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修订了《中国公证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国公证协会理事会,周院生当选会长。
司法部领导黄祎、李明征出席。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证员和公证管理干部代表、中央单位有关同志参加大会。
5、全球首例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卸载作业在上海完成
6月19日,大型集装箱船“长顶”轮在上海洋山港盛东码头将船载碳捕集系统捕捉的约25.44吨二氧化碳,通过船对船作业的方式卸载至二氧化碳运输船“德锦26”轮。这标志着全球首次液态二氧化碳船对船接卸作业安全完成,中国率先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完整生态闭环。
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批准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则VI修正草案。该修正案正式通过后,将成为全球首个整合强制性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标准和温室气体定价机制的行业减排国际规则。
面对这些硬性约束,船舶碳捕集技术成为航运业脱碳的有效路径,而液态二氧化碳的高效安全转运,又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然而,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过程涉及精密的船位控制、复杂的管道连接与压力管理,任何细微的操作偏差都可能带来风险,此次安全接卸的意义不言而喻。
据悉,此次卸载的二氧化碳将转送至包头的再利用公司,作为化工原料完成碳固定。全球海事脱碳中心(GCMD)首席执行官卢月玲表示:“此次采用最具规模化潜力的卸载方案,为探索碳价值链奠定重要基础,也期待通过本次试点项目更进一步地探索液态二氧化碳的后续运输与应用路径。”
上海海事局危管防污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接卸作业的成功实施,验证了船载碳捕集系统从“捕集-储运-转运-封存”的全流程闭环能力;洋山港海事局的精准服务保障也为未来的接卸作业积累了安全管控经验,对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
公众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