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会上,周刚、李东、丰艳、郑元林、崔道虎、刘树伟等6位代表先后发言,分别就统筹武器装备试验鉴定资源、创新规划执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管理效益、加强军工产能保障、推进国防阵地工程建设、用好新兴领域资源等提出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4年多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同时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进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全局和重点、发展和监管、规划执行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走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路子,确保建设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战检验。
习近平指出,要加紧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统筹,强化政策运用和供给,增强政策取向和工作指向一致性,全力畅通规划执行链路。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持续完善战略管理制度机制,增强规划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勤俭建军,科学配置国防资源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精准度和效费比。
习近平指出,完成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支撑。要强化军地合力,用好地方优势力量和资源,提高我军建设质量和效益。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
习近平强调,要开展规划执行全过程专业化评估,评出发展质量、评出建设效益、评出体系作战能力。要把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备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融合监督、联合审计,深入查处腐败问题。要更好发挥监管对规划执行的服务和促进功能,确保规划收官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
2、全国秋粮累计收购超3亿吨
3月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秋粮累计收购量超3亿吨,相当于秋粮产量的60%。当前,新季秋粮收购有序推进,市场购销活跃,价格稳中有涨,收购整体进展顺利。
据介绍,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七成以上,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分布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地的13个粮食主产区。秋粮收购开始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其中,中晚稻旺季收购已于2月底圆满结束,共收购1.05亿吨,市场价格总体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711万吨,占稻谷收购总量的7%,在坚持市场化购销的同时,有效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玉米、大豆旺季收购截至目前进入收尾阶段,收购量分别超1.9亿吨、1000万吨,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春节过后,随着收储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地、市场信心持续恢复,玉米和大豆价格有所上涨。目前市场价格均比去年12月份每吨上涨100元—200元,其中华北地区玉米上涨超过200元;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保持整体上涨态势,主力合约价格较年前每吨上涨200元左右,反映了各类主体看好后市的积极心态。
3、四部门联合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3月7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的通知》,在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8个重点省市部署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通知明确了行动目标:通过2年左右时间,重点省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农村网络零售额稳步增长,城乡数字鸿沟加速弥合,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实现“双增收”,带动全国数字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省市结合所辖县市区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参与意愿等实际情况,确定纳入专项行动范围的县市区比例。
通知部署了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建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数字惠农便民服务,打造智慧乡村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4、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统一审议
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7日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统一审议。
根据立法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按照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日程安排,3月7日下午,各代表团对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审议。大会秘书处法案组及时收集、整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会议对代表提出的意见进行了逐条研究,对代表法修正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修改代表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代表法修正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总结吸收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实践经验,突出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健全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机制,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和监督,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代表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修正草案较好地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已经比较成熟完善。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将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关于代表法修正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和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草案,由主席团决定将修改决定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开展2025年计划、预算审查工作
3月7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对国务院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2025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会议通过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这两个审查结果报告将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提交大会主席团。
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按照高质量做好人大工作的要求,依法认真开展计划、预算审查工作。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国务院提出的2025年计划安排,符合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取向、具体措施基本协调匹配,总体可行。建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5年中央预算及相关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